NCF参数化建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3186|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个人作品] 毛细现象和城中村更新——北京旧城改造中的参数化设计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m
发表于 2015-4-1 00:2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小囧 于 2015-4-1 00:39 编辑

长期在论坛中潜水,看到大多都是关于技术的研究,索性我希望这篇自己的论文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参数化设计思考。

这个设计是2013年年底在徐丰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定稿和发表则已经延到了2014年底。


在这里感谢徐丰老师给予设计和论文上的指导


不废话,直入主题。(图糙勿喷)
由于权限限制,仅能上传20张图片,所以我略去了一些不是特别重要的图片。







                                                                                                                                                
                                                                                                                                                
毛细现象和城中村更新
                                                
——北京旧城改造中的参数化设计研究
                                       
                                
                        
               
摘 要 对北京城中村区域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演进可能性进行研究。采用参数化技术建立以城市功能模块及人群流动为概念起点的动态化城市区域模型及设计原型, 以此对城中村的激活和城市肌理的演进提出多维度保护与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 参数化;旧城改造;原型;城中村;动态组织

1  议  题
    北京城如同树木年轮一般,一圈一圈地向外扩张、发展。这种演进式发展的最初可以追溯自金、元至明清时期。在北京这样的古都的演进过程中,如何对待历史上形成的城市中心生活区,保护历史造就的城市特征,处理传统城市空间与现代都市元素的关系,促进传统与现代的共生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针对北京城中村区域进行了相关研究,探索北京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深刻危机和挑战。在为期两年的研究中,我们试图挑战传统的设计方法 ,提炼可能控制 、影响城市形态的动态因素 ,诸如城市和经济的发展 、环境、人口的流动和迁徙等。城市作为一种连续不断的流动体系,与广义的自然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们挑战城市作为一种固化物永久不变的概念,提出城市作为不断流动的体系,在回应诸多影响因素过程中生长、变化和演进。整个研究阶段的重点在于如何回应影响城市发展的动态因素,并在其影响下创造一个流动循环的城市体系。我们探索数字技术,在现存的城市环境中编排动态交互的复杂城市环境;基于对数字工具的探索生成和控制动态模型,设计者可以通过各种经验和假设与参数发生互动。我们的关注点在于让参与者的回馈和评价透过视觉表象去回应生态、土地、水、矿物等各种问题的方法,这样的导出我们称之为建筑。
    近些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棘手的城市发展问题也随之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中国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原先分布在城市周边的村庄在城市的发展中被迫进入城市规划范围,村子被一栋栋高楼大厦围绕,最终形成了相对闭塞的城中村式的村落形态。
    本项目试图通过对某种物理现象(毛细现象和渗透现象)的研究,从中找到一些可以为城市设计所用的物理意义,来解决某种城市化发展问题,从而探讨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项目基地位于北京市四惠区域,西北侧是北京中央商务区。基地与外界相对孤立,北侧隔着通惠河与中央商务区相望,北京东站的铁路和火车站将基地与南部住宅区分隔 ,东侧为四环高架桥 ,每天都有大量车辆往来。由于场地的这种特殊性,其主入口只能设置在西侧的沿街面上,但长达1000m的纵深让人群很难充分进入场地。常年来,如此之好的地段却因管理和经济扶持的缺乏、交通的相对闭塞而环境日渐恶劣,尤以基地东南侧为甚。随着原住民的搬迁,基地内居住人口变得繁杂。在此居住的人们由于生活水平的低下,渐渐与外界处于隔离状态,使此地成为了被周边建筑群包裹着的城中村。
    除了东南侧的城中村,场地内还设有北京东站、八王坟长途汽车站、杂货市场等。由于人员构成的杂乱和管理的缺乏,这些地区也存在着同样的环境恶劣的问题,脏乱差的城市环境不但破坏了城市形象,也对人们的安全、健康造成了威胁。

评分

参与人数 2强度 +2 照度 +5 收起 理由
张熙堃Progressi + 2 表示赞同!
miniorange + 2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1 分享分享1
21m
发表于 2021-8-3 08:50:11 | 只看该作者
好厉害!!留下来研究一下!!
20m
发表于 2021-7-14 15:59:24 | 只看该作者
makeyixiaxia
19m
发表于 2021-7-7 15:37:12 | 只看该作者
挺好的出发点。
18m
发表于 2018-9-12 09:57:3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厉害了,不过觉得将不同纸张的物理性质类比于场地对于人流的影响这点牵强了些。虽然在物理表现上有相似的特点,但他们形成这样渗透现象的背后的原理应该还是有区别的。
17m
发表于 2018-8-23 22:14:30 | 只看该作者
膜拜大神,好好学习ing
16m
发表于 2016-7-9 18:55:30 | 只看该作者

赞一个。。。。。。。。
15m
发表于 2015-5-28 16:55:04 | 只看该作者
感觉很有学习价值,赞一个!
14m
发表于 2015-5-10 13:57:2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好厉害!。。。马下等会仔细看
13m
发表于 2015-4-22 00:23:21 | 只看该作者
事物之间的类比与联系~\(≧▽≦)/~
12m
发表于 2015-4-16 08:43:14 | 只看该作者
记不清在哪见到了,看到了 就过来点赞。分享精神伟大!
11m
发表于 2015-4-7 18:32:09 | 只看该作者
师兄 拜学了!
10m
发表于 2015-4-6 23:36:41 | 只看该作者
爱小囧 发表于 2015-4-5 18:42
从物理实验中,得到了纸和墨水之间是存在某种联系的,用地价值和人流之间,我们也假设了这种联系,比如: ...

这样啊,嗯,有一些明白了,其实还是有些模糊,不过我也是新手啦,谢谢指教
9m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18:48:16 | 只看该作者
G.Y. 发表于 2015-4-2 13:43
强贴细读!什么时候完成的?历时多久?

设计在14年初完成的。老师的选题我不知道花了多久,我的设计阶段在半年左右(其实真正设计花的时间很少,多都是花在了前期对物理实验的探索和试验建筑意义的验证上),后期理论性的完善工作也花了半年吧。
8m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18:42:35 | 只看该作者
夏始春余 发表于 2015-4-5 10:29
“将这两步工作进行整合,即可将收集到的用地价值分析数据具象为可用于物理模拟的可视化的无线网格网络(mesh ...

从物理实验中,得到了纸和墨水之间是存在某种联系的,用地价值和人流之间,我们也假设了这种联系,比如:在传统设计中,价值高的地方,我们是需要在规划上作出吸引人流走向的设计点。

不知道我有没有错误理解你的疑问,我想你的疑问也许是在,为什么用地价值会直接生成带有空间的网格。其实我想解释的是在整个设计中,仅仅在最后一个阶段我们才生成了“虚拟空间”而已。在前期的电脑模拟中,我们并没有把mesh当作一个空间,而仅仅是一个引导人流走向的载体。

点评

这样啊,嗯,有一些明白了,其实还是有些模糊,不过我也是新手啦,谢谢指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4-6 23:36
7m
发表于 2015-4-5 10:29:01 | 只看该作者
“将这两步工作进行整合,即可将收集到的用地价值分析数据具象为可用于物理模拟的可视化的无线网格网络(mesh面)”,不好意思,这一步没看懂额,是根据用地价值的高低来生成网格么,为什么这样结合呢?
6m
发表于 2015-4-2 15:57:11 | 只看该作者
太厉害了!我也得努力学习才行
5m
发表于 2015-4-2 13:43:15 | 只看该作者
爱小囧 发表于 2015-4-1 00:29
6 与场地结合的物理实验
    通过设计前期的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得到了项目用地中不同功能用地的价值;在 ...

强贴细读!什么时候完成的?历时多久?
4m
发表于 2015-4-1 11:00:00 | 只看该作者
很久没有出现这么有价值的文章了
3m
发表于 2015-4-1 08:43: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2m
发表于 2015-4-1 08:10:19 | 只看该作者
好牛,值得学习

小黑屋|手机版|NCF参数化建筑论坛 ( 浙ICP备2020044100号-2 )    辽公网安备21021102000973号

GMT+8, 2024-6-2 07:48 , Processed in 0.07700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