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去年毕业不想工作在家休养,因为之前去过MAD实习,工作强度很大,觉得自己水平有所增长,眼界也有所提升,所以就把学生时代几个设计的图全部重新画了一遍,弄好了作品集还特别任性地往ZHA投了一份过去,没想到半年不到,Zaha就去世了,真是有点天妒英才的意味。
这是大三做的一个海洋科学中心的设计,那时候,连续翘了一周的课,不断地调整曲线调整控制点,不断地在空间和表皮之间反复修改,就为了得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形体,虽然每次都是不管分数冒着生命危险在做异形,但为人随性,爱玩形态,别的东西也就顾不上了,每次交图总是很受煎熬,但得到成果的那种兴奋却是难以言喻的,回想起在学生时代做设计还是很有激情的。
【正文部分】
[attach]46103[/attach]
[attach]46104[/attach]
● 场地分析
深圳,作为一座一夜崛起的城市,文脉的缺失成为了这座快速崛起的城市最重要的发展基因,摒弃了文脉主义的条条框框,新城市以前所未有的能力包容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而这种包容性正是新城市最令人兴奋的地方。与此同时,新城市的审美标准正接受着多元化风格的冲击和洗礼,“自由风格”正成为它唯一的美学定义。
● 城市中心转移
随着城市中心的不断加强,城市对中心的依赖正转化为一种负担,随着资本的不断向涌入,同时在加剧着中心与中心边缘的差异,这样势必会导致新中心的出现,前海新城便是这样一个即将崛起的新城市中心。
● 文化多样性
无拘无束的城市,包容着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建筑、人种和宗教的多样性在这里不断繁衍生息,这种无意识的丰富性和自由度构成了深圳这座城市最底层的性格代码。
[attach]46105[/attach]
[attach]46106[/attach]
[attach]46107[/attach]
● 生物形态
设计灵感来源于海洋生物自由的曲线,建筑的四个部分如同生物进化般演化出最后优雅的形态,仿佛是生物体从海里生长出来一样,自然地融入到整个环境中。
[attach]46108[/attach]
[attach]46109[/attach]
● 场地设计
场地内道路作为城市道路自然的延伸,一方面呼应了城市的网格肌理,另一方面使游客从城市环境逐渐过渡到半自然环境中。场地内的水景和绿地通过亲水平台和道路相互衔接,建筑同大海、城市共同分享一种公共尺度。
[attach]46110[/attach]
[attach]46111[/attach]
[attach]46112[/attach]
[attach]46113[/attach]
[attach]46114[/attach]
[attach]46115[/attach]
[attach]46116[/attach]
● 设计概念
科学中心作为一座海上建筑,承担了连接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重要作用,相比一般的现代建筑而言,建筑更应该以一种较为中性较为柔和的姿态出现,生物化形态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建筑仿佛栖息在海岸边上,模糊了城市环境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界限,场地环境也力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不破坏原有的生态景观,整个建筑仿佛浑然天成一般,与自然达到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
[attach]46117[/attach]
[attach]46118[/att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