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iangLi.arch 于 2013-12-6 19:19 编辑
看了skywoolf兄发表的《给参数化一个定位》和《什么是数字化建筑》很受启发,所以就写了下面这些文字。当然很多提法还很模糊,只是自己的一些感性看法,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探讨。(火车上发表,不容易啊)
什么是参数化,自己仿佛能够感受到,但直接用语言详尽出来解释给别人听,还真只能是skywoolf兄的策略——随着提问者的特征不同,我的解释并不一样——当我和我的同学行走在学生宿舍楼下,我给他这样解释道:传统的设计方法让现在宿舍开的窗户大小都是一致的,但在参数化这边绝对不会这样,这个建筑面会面临西晒的问题,而对面的山岭又会让这个面的每一个点有不同的暴晒程度,所以在设计时我可能会先设定一个可容忍的暴晒小时值,超过这个值的窗户我可能会采取减少窗户面积或者设置百叶的策略,百叶的设计就跟山体有关系,要将跟随时变化的时间以及自然形态的山体有关的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就只能依赖于参数化设计这个平台,因为它具备处理复杂性及动态性条件的能力,而一般设计方法是达不到的。 这时我就觉得“自己的参数化”与“跟别人解释的参数化”不得不分开对待,解释必然有对象,为了要让解释成功,给出很多超出客体理解范围的词汇是不明智的,更有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所以我觉得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是最容易的。并且我们随时都处于建筑环境,例子就变得唾手可得。
之于“说服”自己的“参数化”解释,开始还不得不玩玩文字游戏。“参数化”、“参数化设计”、“参数化建筑”、“建筑参数化设计”,前两者前辈已经讲得很多,包括skywoolf兄的,讲得都很有道理。对于后两者,我更多的是想提出疑问。参数化设计在很多领域都存在,为什么会在建筑领域行业会被特别提出并且受到最多的批判,难道是因为自己只关注了建筑行业而没有看到其他的批判么?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自己理解的参数化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发表出来接受大家的检验。参数化是一个设计工具创作平台,它非工具,而是生产工具的平台,它所生产的工具是记录设计师思维过程的容器,具备工具创作的自由性、工具创作对象的争对性、负责问题解决的可能性以及高效性等特色。如果将建筑看成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参数化平台就是生产解决问题工具的工作平台,设计问题是由设计条件得出,所以工具的生产也直接与条件有关,工具的形成过程就是对设计条件的评估过程,评估就是设计师思考过程,所以参数化就是一个将设计思维工具化的容器。 条件是复杂多样的,可进行类型分类,类型分类的参照与建筑元素直接联系,参数化平台所生成的工具的争对性就在于对条件进行了不同的优化组合关系,跟设计师的择取直接相关,所以具备工具创作的自由性。与此同时,因为计算机的导入,设计师秩序进行条件筛选的规则制定,由计算机自动运算出符合规则的组合关系,所以可实现复杂问题综合解决的可能性以及高效性。由参数化平台所生成的工具超越了以往一切工具,因为在这个平台中所生成的工具是设计师自主创造的,让设计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参数化设计平台本身也具有建筑对象类型的自我选择性以及适用范围。参数化平台的运用分为全称参数化运用和环节参数化运用。对于这点不想做详尽说明,只是提出这个可能的分发。既然参数化设计平台依赖于计算机,所以具备只有输入条件才会有输出结果的过程性特性,只有对设计条件充分挖掘,以及筛选条件的精密安排,才能得出符合条件的有目的的结果。不过不管是全程性的参数化还是环节性的参数化,本质上都是在用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做设计,是对即有的创造,类似于库哈斯的解决方式。而要创造出全新的建筑,必然是对既无的创造,这点就注定了设计中人必然是主导,而工具或创作工具的平台必然在人之后。
要将参数化设计作为自己的力气是有门槛的,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才能制定出完美的“条件筛选器”,这个帅选器一旦制定出,它就是完全忠于客观的,而客观具备无序性,所以生产处的结果往往具备非线性特性。从这点就能知道非线性从一开始都不应是设计师构想出来的形式,而是由条件筛选出来的。Skywoolf兄提到的“一定不要直接用他们的参数模型来满足自己方案中的某些形式需求”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模型是由条件得出的,没有哪两栋建筑的条件是完全一致的,条件组合关系应是独一无二的,但条件类型是可以学习的,我们平时学习的GH模型就只能说是某个条件的可能解决方法之一,只能说是“玩”,我们需要将复杂条件融合到一起做真正的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