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F参数化建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kywoolf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得体会] 浅谈从课程设计到个人能力的培养

[复制链接]
13m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09:32:21 | 只看该作者
11# camphor

很赞同camphor的观点。对于创新与实际基础的问题自己也有过思考,个人的观点是我们需要准确的判断问题性质(分析力),然后对此提出独立的解决方式(创造力)。这两种能力对设计而言是很基础的。如果这两者学生阶段培养起来的话,应该以后可以做到概念设计中有实际价值,实际方案中有创新点。对于我们的课设,我想只要我们的创新是建立在对一些事物更深层次的理解上的,这种尝试就是在培养我们的基础,至于我们如何走向社会的方案是否实际可行。感觉这是每个设计师的社会态度和责任心的问题。学生时代不要让自己的理解力和创造力悲剧了,毕竟在未来我们要思考的、要做额东西会更多。
12m
发表于 2010-7-6 15:16:46 | 只看该作者
高手,学习中
11m
发表于 2010-7-5 17:20:16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喜欢这类的自我总结啊,看来浮躁的社会风气下还是有人能够坚持脚踏实地的,令我非常佩服和高兴。

我想说一下自己的一点浅见:

按照楼主所总结的内容,可以看得出来,这样的坚持下去,一定可以学得到非常,非常扎实的建筑设计知识。
但也正因为太过扎实了,可能会忽略对创新的培养。建筑学作为实践性的学科,实际的知识积累非常重要,我想此类的知识很大一部分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积累;而创新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对于刚刚毕业,开始工作的新人来说,机会是比较少的,范围也不多。

我想说的就是我们应该在学生时代应该更多地去探索一些“不可能”的东西,之所以是不可能,就是要我们跳出框子想问题,我想这也是我们大陆的教育所欠缺的。学生时代我们可以承受得住失败,并不能保证每次的创新都能得到进步的结果,但是创新为我们的进步提供的可能,起码是有了“可能”。

如参数化的应用可以为造型型甚至是空间关系等深层次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我们也可以探索建筑对于她所处的当时当地环境德“新”的意义;设计的新方法,也就是思考、逻辑的新过程,这个比较笼统,我也只是只能提个说法而已……

以上的观点,可能是我受外国模式的影响较多,至今比较困惑的我的就是,到底能不能在同一段时间内兼得创新与实际基础?如果可以,那要怎样做?
10m
发表于 2010-7-5 17:18:20 | 只看该作者
精辟的分析,最近也想写一些这方面的东西。就设计而言,如果没有见过某个东西或者没有尝试着做一个东西,是很难培养起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活跃性。甚至还使得自己的动手能力越发的受到限制。启发想象力的方法应该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吧。——Just do it
9m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22:21:5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Line大哥的支持!{:3_57:}
8m
发表于 2010-7-3 20:34:56 | 只看该作者
看完Sky的文章,感到了你对自己那段创作历程深深的情感。
能有所感、有所得确是一大幸事。
对于宝贵的学生时代来说,可以摒弃很多现实的因素做自己的设计,
这样的机会能被把握住,是要恭喜你的!

对比自己的那段学生时光,虽也不能说是懵懂与迷茫,
但受设计工具的影响确实远没有现在这么大。
拨开表象看本质,建筑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启发(年轻的)建筑师的“建筑思想”,
不管将来的从业道路如何曲折,社会接受度和实现度是高是低,
一名建筑师内心所坚持的自己的建筑思想,是贯穿他职业生涯的那根“轴线”。
而这思想,正是从学生时代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虽然目前国内的建筑学教育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是,每代人中总有坚持自己信念的人在默默地耕耘劳作,
学习环境的改善、丰富信息的传递、有效的交流碰撞让更多的有心人从中获益、从中成长,
无论是老师、学生和从业建筑师,也都会在建筑学教育的过程中付出与得到。

做一个有心人,机遇就不会和你错过。
7m
发表于 2010-7-3 15:24:25 | 只看该作者
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楼主提供了一些可以思考的方面
共同进步
6m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07:41:3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architc大哥的支持,关于设计内容与构建模式的问题自己也确实有考虑过,我觉得这个的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我当时的立场是希望能锻炼自己。如实,这个任务书很简单(想到自己的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都很直接),所以我希望能在这个课设中在自己没有尝试过的方面给自己增加难度。呵呵,所以虽然“矛盾”了,但却很适合自己。(这个仅仅是我自己选择这么做的原因,希望不会被理解成这个建筑为什么要这个样子的借口)
5m
发表于 2010-7-2 23:23:4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那个设计,形式上作为大三竞赛作品无论是思路还是形体还是gh过程还是排版,都非常棒。楼主写的个人心得,看得出也是用心总结的,回想起自己当年学生时代参加竞赛还基本是图版+电脑的时代,还真是觉得时光如白驹过隙。

顺便提一下,看了楼主那个方案,功能内容极为简单,(是任务书就这么简单还是你用su的方式给归纳简单了?),比前年的一注考题汽车站还要简单许多。现在我的问题来了,简单的设计内容,和复杂的构建模式(你不能说你这个比基本的框架结构更简单吧?)之间的那一点点的“矛盾”,能说得上是正常的么?抑或是参数化带来的副产品?国外很多设计师做的中小型实施的参数化设计,建构过程都很简洁,而且我总结他们都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抓住一个核心思路做足,形式和内容但求协调而不求全,倒是反而往往最终成果让人感觉事半功倍。

当然,以上都是吹毛求疵而已,楼主对ncf的贡献有目共睹,我那肤浅的表扬也不会增其万一。
4m
发表于 2010-7-2 23:22:29 | 只看该作者
精彩。。。。感悟很深。。。。
3m
发表于 2010-7-2 22:32:53 | 只看该作者
阐述出很明确意图,并一直能贯彻下去,难得
2m
发表于 2010-7-2 22:25:24 | 只看该作者
恩,很精彩,记得当年在moi论坛上看到那个客运站,就像在nurbs的海洋中看到了一盏明灯~~

小黑屋|手机版|NCF参数化建筑论坛 ( 浙ICP备2020044100号-2 )    辽公网安备21021102000973号

GMT+8, 2024-6-18 02:34 , Processed in 0.3228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